上海舉辦會議活動展板設計制作方法
會議展板展示已經成為很多學術會議的正式組成部分, 有些會議甚至安排有多個展板展示時段. 由于展板展示更有利于直接、快速地交流, 可以方便作者與感興趣的讀者進行深入交流, 并由
此建立聯系, 因此得到很多會議參加者的認可。
一、展板的結構布局
會議展板的布局要根據組織者的相關要求(展板的長度和寬度)及展演的內容和目的來決定, 要力求將自己擬傳遞給讀者的信息以簡潔明了、易于理解的形式表達出來. 有些會議安排的展板有
成百上千幅, 因此, 如何使展板具有吸引力, 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至關重要的.
通常情況下展板中的內容分為三列或四列; 摘要在左上方, 結論在右下方, 參考文獻、致謝等次要的文字安排在右下角; 字體、字號和空白(行間距等)要適度變化, 盡可能采用易于閱讀的無
襯線字體(如Arial), 題名文字要在3米以外能看清, 正文文字應在1米以外能閱覽(題名-90號黑體字, 章節標題-36號字, 正文-24號字), 1.5倍行距, 圖表中的字號也應該足夠大; 盡量多地
使用圖件或表格, 文字、圖表和空白的大致比例為30%, 40%和30%; 展板中各模塊的風格要盡量保持一致(標題的位置相對固定), 信息的展示要有清楚的邏輯順序(可采用數字序號或箭頭來引導讀者)。
二、會議展板的結構布局
為豐富展板的表現形式, 可適當使用背景顏色, 但背景色一定要柔和, 如果圖件的顏色整體偏深, 應使用淺色背景, 否則使用深色背景; 背景顏色要盡量一致, 不宜過于鮮亮, 不宜有圖案, 以免干擾讀者; 如果要突出重要內容的文字或圖表, 可適當使用與背景色對比明顯的方框.
會議展板的版面設計通常有大展板和組合型展板二種形式. 大展板須使用特殊打印機印制, 缺點是成本較高, 印制完畢后再修改就很麻煩, 不方便儲存和攜帶; 優點是張貼方便, 視覺效果良好. 使用多張A4打印紙的組合型展板具有價格便宜、容易修改、便于攜帶的優點, 不足之處是張貼比較費時費力.
三、展板的內容表達
會議展板的內容表達一般必須符合科技論文的IMRaD格式, 通常包括題名、作者及其所屬機構、摘要、引言、方法、結果、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部分. 成功的會議展板中文字并不多, 大部分篇幅都用于放置圖片和表格, 比較好地遵循“一圖勝千言”的原則準備會議展板時要記得插圖設計和文字簡潔性方面的一些問題. 事實上, 優秀展板的文字并不多, 會議展板的大部分篇幅都用于放置圖片和表格.
1、題名:
要簡短、鮮明、醒目. 題名的長度不可超過2行, 應該采用粗體黑色字體, 要能使讀者在3米遠的地方看清楚。
2、作者及所屬單位:
作者的次序和身份關系到貢獻和知識產權, 因此要確保作者的完整和所屬機構的明確性.
3、摘要:
簡述研究問題、方法、結果及意義, 要盡量少于150個單詞.
4、引言:
簡介背景, 提出問題, 應不超過200個單詞.
5、材料與方法:
采用圖片或流程圖形式, 不超過200個單詞.
6、結果:
是展板的主要內容, 應盡量以圖表形式表達. 圖表要簡潔、有自明性, 可適當使用顏色強調.
7、結論:
簡要分段或以模型圖形式表述, 有時可給出進一步研究方向. 為緊湊, 有關討論的內容通常揉合在結果的結論部分.
8、致謝:
包括協助完成研究工作的機構或個人、研究資金來源等.
9、參考文獻:
采用簡明形式(通常可略去論文題名).
會議展板內容的選擇要針對讀者對象進行判斷, 如: 與會人員是以小同行為主還是以大同行為主? 是否有潛在的合作對象等, 并以此來決定所展示內容的范圍、深度和側重點. 一定要避免試圖在展板中塞入太多的信息, 從而導致重點內容不突出、信息表達的邏輯框架缺失。